(十八)

 明月皎皎,荪歌将裴渊送回房间安置好后,便打开了昨日日收到的那封信。

 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”

 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”

 李白的信,信的开头便是这首后世孩童都能琅琅上口的诗篇《静夜思》。

 望的是明月,思的是故乡。

 这是李白自前往扬州后,写给她的第二封信。

 一年……

 整整一年。

 除却李白初到扬州,报平安盼她归的那封信,期间再无只言片语。

 那封信,她没回。

 而后,李白也默契的没有再写,只是安静的在扬州城等着她。

 李太白终究是李太白,是这大唐最闪耀最夺目的星星。

 哪怕李白没有来信,她也知晓,扬州城的李太白依旧春风得意,如鱼得水,才子遍地也无人能掩盖他的无双风华。

 当然,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秉性依旧未改。

 就算是她不刻意打听,金陵与扬州相隔不远,李白的消息时不时便会传入她的耳中。

 她知道,李太白初入扬州,无数文人墨客闻声而去,高朋满座。

 她也知道,李太白性情洒脱,一掷千金,身旁簇拥着比比皆是。

 她甚至也知晓,万金散尽,李白困顿一时,衣食住行质量大幅度降低,门可罗雀。

 之前对他嘘寒问暖推崇备至的狐朋狗友一一离去,穷困交加的李白,大病一场。

 那时,她本以为李白会写信给她。

 那时,她差一点就要东赴扬州。

 只是,李白没有向她求助。

 病中的李白冷暖自知,有自嘲,也有释然,就仿佛那些离开的酒肉朋友于他而言如同散去的乌鸦。

 可一时不悦,但绝不值当困于心。

 直到病愈,作画题诗赚取了不菲的润笔费,足以维持生计,李白才给她写了这一封信。

 荪歌不知,李白望着扬州的月,是否想起当了当年那轮峨眉山月,想起了那颗酸涩的果子。

 荪歌敛去这些越发飘远的思绪,继续看向手中的信。

 信中,轻描淡写的提到了人情冷暖,似乎那个困在病中久未愈的忍不是他自己。

 若是孟少府施以援手,此刻的李白也许依旧缠绵病榻。

 信的最后“天下三分明月夜,二分无赖是扬州。”

 “扬州月色正好,阿月可缓缓来矣。”

 这仙人的家书,都写的这般浪漫文艺。

 荪歌蓦地的想到了风靡后世的那句“陌上花开,君可缓缓归矣。”

 异曲同工之妙,但李白这句,独属于她。

 邀她赴扬州,赏那轮月。

 两封信,一幅画,便是她从明月酒肆带走的所有。

 当然,还有那艘应有尽有的大游轮。

 极尽奢华,极尽惹眼。

 她前往扬州是要为李白撑腰的,是要让那些狗眼看人低的狐朋狗友知晓,李太白永远都不会落魄,永远都不可能寄人篱下。

 天边刚泛起鱼肚白,荪歌便推开了明月酒肆的门,没有惊动任何人,踏上了停泊在秦淮河上许久的豪华大船。

 成百上千人结伴相送的画面,她应付不来。

 毕竟,她做不到李白的出口成章。

 李白当日离开金陵,当口吐锦绣篇章,那她呢?

 难不成她来一句大家辛苦了?

 咳咳,影响明月公子放浪不羁的形象。

 也不知心心念念等她赴扬州的李白猝不及防看到她会是什么表情。

 荪歌的嘴角的笑容似是天边渐渐显露的暖阳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