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三)

 照姐这个社会气息浓郁的称呼,只能偷摸摸喊。

 社会我照姐,人狠话也多,怼天怼地怼空气。

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照姐犀利的言辞。

 只是,啃着米糕的照姐过于软糯,看起来似是要比米糕还要香甜几分,不见怼王气质。

 荪歌话音落下,李清照张大小小的嘴巴,啊呜一口,煞有其事的将手中剩余的米糕吞下。

 明明是不拘小节豪放不羁的行为,却依旧优雅美好,如锦鲤凌波,相得益彰。

 李清照接过仆妇递过来的帕子,认认真真的擦拭手上糕点渣儿,然后小手一伸,老鹰抓小鸡般将与泥鳅正斗的热火朝天的李迒拉了起来,下巴一抬,轻哼一声。

 闻声,李迒将铲子一扔,甚是乖巧,揪着李清照的袖子亦步亦趋的跟在身后,朝着荪歌走来。

 见状,荪歌挑眉,抿嘴一笑,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来自亲姐姐的血脉压制吗?

 不得不说,有这样的姐姐,李迒应该没有叛逆期吧。

 一双儿女一前一后走了进来,荪歌迅速收敛好自己幸灾乐祸看好戏的嘴脸,乍一看,倒真真有几分慈母模样。

 “娘。”

 李清照脚步轻快,声音甜软,奶呼呼的将小脑袋在荪歌的手臂上蹭了蹭,一双水盈盈的眸子满是孺慕和亲近。

 荪歌顺势拍了拍李清照的头,然后示意仆妇为李迒盥手。

 一眼望去,小家伙就跟个小泥人似的,也不知那场与泥鳅的大战究竟孰胜孰败。

 战果不明,但战况惨烈。

 李迒皱着小脸,不情不愿,一步三回头的由仆妇抱着离开。

 失策了!

 本来,他应该跟阿姐一左一右站在母亲身侧,又让阿姐略胜一筹了。

 (??ˇ??ˇ??)

 “娘,今日的还未曾习读诗文,亦未曾听阿娘讲述山川风物,四时美景。”

 李清照眨巴着亮晶晶如黑曜石一般的眼睛,求知欲旺盛。

 荪歌捂脸,她才刚来,难道就要被迫内卷了吗?

 如果可以,她更想摆烂,然后靠着有千古第一才女美誉的女儿走上人生巅峰。

 不过,她也知晓,单纯摆烂,也许会扼杀照姐的惊人才华。

 天赋重要,但耳濡目染言传身教,也必不可缺。

 俗话说的好,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。

 不行,拒绝摆烂,拯救照姐,从她做起。

 诗文,她不甚精通。

 但,作不出诗,不代表她无法为照姐答疑解惑。

 至于山川风物,四时美景,她熟!

 无论是照姐想要听民俗风情,还是地貌景观,亦或者是沧海变换,历史更迭,她都可以!

 当然,如果能让她引经据典,详细阐述女之耽兮不可说也,她会更开心。

 “不知清清今日想听什么?”

 见水沸,荪歌将开水倒入盏中,将茶粉调成糊状,再注水,用茶筅搅动,轻抿一口,慢条斯理的开口道。

 李清照变戏法儿似的从一旁的箱笼中掏出一本书双手递给了荪歌,然后不经意开口道“阿娘,以后点茶还是让女儿来吧。”

 荪歌怔愣,茶盏遮唇,化解尴尬。

 她的点茶技艺,被照姐华丽丽的嫌弃了。

 宋代四雅,焚香,点茶,插花,挂画。

 点茶文化盛行,上至王公贵族,下至文人雅士,皆推崇这种繁琐但有趣,彰显独特人文情怀的茶道。

 只可惜,她只会草率的烹茶。

 就连方才的点茶,也是本着入乡随俗,照猫画虎的操作一番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