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二十八)

 难道,“酒隐安陆,蹉跎十年”是李白逃脱不了的宿命吗?

 哪怕,李白拒绝了许氏求亲。

 哪怕,李白此生并未成为令人不齿的赘婿。

 哪怕,李白比之剧情中更加光彩熠熠。

 只是因为干谒不顺吗?

 不,这不像李白的风格。

 她眼中的李白,从不是如此容易认输的人。

 “不,阿兄肯定出事了。”

 荪歌咬咬嘴唇,深深的吸了一口气,语气笃定。

 她抬眸,又将信从头到尾看了一遍,似是要将每一个字印在心中。

 半晌,缓缓的将信整整齐齐的折好,放回信封之中。

 孟浩然挑眉,满是不解。

 这明明是一首恬淡到极致,似世外桃源宁静安乐的氛围,李明月是如何断定李白出事了?

 这解读,是不是过于草率了。

 还是说,这么多年,他学艺不精,会错了意。

 “孟夫子,无关诗词造诣,全靠一母同胞心意相连。”

 似是看出了孟浩然的心思,荪歌轻轻开口解释道。

 ╭(╯^╰)╮

 也不知,李白这报喜不报忧是跟谁学的。

 难道,家人不应该是最大的底气最强的依靠吗?

 荪歌心中不快,但担忧更占据上风。

 “孟夫子,接下来的江南游怕是不能结伴同行了。”

 “我担忧阿兄,不见难安。”

 白兆山,桃花岩。

 李白信中不提,她也能猜到。

 她倒要看看安州安陆,究竟是藏着怎样的龙卧着怎样的虎,竟让李白退避三舍。

 孟浩然心头一跳,生怕是许家被拒绝后恼羞成怒,自找麻烦。

 他和许家,还是有几分交情在的。

 同样的,与这李家兄弟二人,更是相见恨晚。

 他不愿交恶发生。

 但,依他对许家的了解,许公不像是如此短视之人。

 从这些年,许家稳中有进,徐徐图之的发展,便能看出许公的睿智。

 不是许家的话,那安州还有什么人会逼的李白隐居?

 这事情,越发扑朔迷离了。

 “这事情,越发有趣了。”荪歌眉头一挑,冷声道。

 孟浩然:……

 他突然觉得,他心中所思落了下乘。

 啧啧啧,格局小了。

 明月公子初到扬州时那场轰动全城的接风宴,他也略有耳闻。

 如今,时隔很久,依旧为人津津乐道。

 随心所欲,不亏欠不有愧,有恩报恩,有怨报怨。

 这样的李明月,到了安州,会是怎样一番场景。

 “不知明月公子是否介意老夫一同前往。”

 “令兄与老夫志趣相投,志同道合,他有难,老夫既已知晓,就无法袖手旁观独善其身。”

 孟浩然注视着荪歌冷凝的神情,开口道。

 荪歌微微犹豫,会有人愿意在落魄潦倒时见偶像吗?

 不过,偶像的力量不容小觑。

 孟浩然的一席话,对于迷茫中的李白也许胜读十年书。

 “当然可以。”

 荪歌和孟浩然立刻结束了乐游江南,奔赴安州。

 早知道,倒不如当时抛下扬州的刚有起色的香料事业,随李白一同入安州。

 与其思考她不知何时离开后,李白无法接受,无法dú • lì 生存,倒不如把握好现在。

 刚到安陆,荪歌和孟浩然在食肆填饱肚子养精蓄锐,便从别的食客口中的三言两语拼凑出了大概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